模式存缺陷 國內汽車4S店度日維艱
近年來,以汽車4S店為主體的高端汽車銷售和維保企業(yè)在我國“遍地開花”,然而,4S店“中國式”連鎖經營模式的缺陷,以及行業(yè)層出不窮的怪象,導致汽車4S店度日維艱。
“中國式”連鎖經營模式存缺陷
多年來,我國汽車產業(yè)保持了快速增長態(tài)勢,一些汽車生產商不斷投入新生產線,加密銷售網點,以圖搶占市場份額。急劇、盲目擴張加之產能連續(xù)釋放,導致近年來我國汽車行業(yè)生產、銷售整體供大于求,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。
南昌一位4S店業(yè)務經理對記者說:“經歷這一輪世界經濟低迷期,國內汽車需求遠遠低于供給,全行業(yè)利潤嚴重下滑,作為汽車經銷商的4S店更是度日維艱。”
據了解,4S店的“中國式”連鎖經營模式缺陷加劇了行業(yè)競爭。汽車生產商與經銷商4S店是“父子”關系,目前,中國汽車產業(yè)的話語權還掌握在外國人手里,由于文化背景、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,國外很多經營管理方式在中國“水土不服”,但4S店必須無條件服從。
北京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商務信息中心郭勇對記者說,由于廠家會給銷售商品牌授權,因此兩者之間地位是不對等的,廠商實際上是強制讓銷售商符合它的要求。2000年左右,在中國汽車行業(yè)快速發(fā)展的時候,4S店模式因為高額利潤,被各個廠家大力推廣。但是前期各銷售商打破頭甚至用商業(yè)賄賂來取得品牌銷售權,就是因為前期市場是壟斷性、高增長的,短期內可以取得較高回報。隨著這兩年市場的回落,這種模式其實越來越難。除了一些高端品牌,很多品牌的收益都在下降,這種下降就造成了銷售商和廠商之間的矛盾。
郭勇說,以前4S店的暴利主要來自于新車的加價銷售,當時,一個4S店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成本幾乎兩三年就能回收。但是現在汽車銷售的利潤越來越薄,銷售的競爭也越來越明顯,現在4S店靠銷售很難維持高成本運營,再加上小品牌在銷售維修保養(yǎng)上很難保證充足的客源,造成很多4S店關閉或變更品牌。
汽車品牌管理條款備受爭議
為規(guī)范汽車品牌銷售行為,促進汽車市場健康發(fā)展,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,從2 0 0 5年4月1日起,國家相關部門頒布了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實施辦法》。
《辦法》頒布實施后,對我國汽車市場規(guī)范經營、明確責任、增強汽車品牌銷售經營主體服務意識、穩(wěn)定車市、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。
然而,《辦法》中一些條款在規(guī)范市場的同時,由于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廠方的主導地位,加劇了廠家和銷售商之間不平等關系,多年來一直備受業(yè)內爭議,業(yè)內要求修訂《辦法》的呼聲也日漸高漲。
例如,《辦法》規(guī)定廠商控制“代理權”,有了這一“尚方寶劍”,在實際操作過程中,廠商經常要求經銷商興建動輒上千萬元的4 S店、繳納保證金、跨區(qū)域銷售,甚至可以隨意炒掉經銷商。此外,年終廠家為了完成銷售指標,經銷商都要忍受汽車高庫存。
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,目前不能簡單說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》是不可 行的,汽車生產廠商和銷售商是用合同約束的平等關系,雖然現在確實是廠家比較強勢,但這其中也有銷售商自身不規(guī)范的問題。
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律師邱寶昌認為,很多銷售、維修、保養(yǎng)上的問題是銷售商的責任,法律上是4S店負責,但更深層次是由于《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》的制約,所以銷售者和制造者之間的權利義務要公平和合理。
行業(yè)怪象層出不窮
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,廠家和銷售商之間的合同是一年一簽,但由于場地租金、人工成本、建設成本等費用居高不下,4S店近年來的投入大幅上升。但是為了維持經營權,確保利潤,銷售商大多也只能接受廠家的銷售和維修任務。這種看上去不盡合理的關系,加大了4S店的經營壓力,降低了利潤空間。
記者調查發(fā)現,廠家為維護自身品牌形象,在投資、運營、宣傳等方面對4S店要求苛刻,僅建店一項,前期投入至少在千萬元以上;一些4S店為迎合廠家和擴大市場銷售影響力,也不斷提高建店形象標準,于是便出現了諸多“豪華4S店”,這些成本最后都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。
此外,盲目擴張導致4S店同城同質現象嚴重,如江西南昌市區(qū)幾大日系品牌4 S店均在3、4家以上,同一品牌互相爭奪客戶,業(yè)內競爭更加激烈。
在消費者眼中,4S店一直是品質和管理的代名詞,然而激烈競爭卻導致4S店嚴格的管理體系漏洞頻出。一位知名品牌4S店銷售經理向記者透露,這兩年,4S店員工收入水平基本沒太增長,一般技術工人每月工資不會超過3 0 0 0元,而且汽車銷售、維修行業(yè)人員流動特別頻繁,為了留住員工,一些員工的違規(guī)行為也是“睜只眼閉只眼”,只要媒體不曝光、廠家不責罰就行。
版權聲明
凡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的文字、圖片和視頻作品,版權均屬輪胎世界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;已經書面授權的,在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輪胎世界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有關版權事宜請聯系:13071111139 郵箱:fenglh@tireworld.com.cn
